本文是收费长文来自北欧配资操盘技巧官网,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——瑞典博福斯40mm/L60高炮的免费补充阅读内容,要彻底读懂,强烈建议读者阅读收费长文,毕竟那是正餐。
因为博福斯40mm/L60高炮太过出名,大多数人一提到博福斯高炮,首先想到的就是博福斯40mm高炮。其实在博福斯高炮研发时并非只有40mm一个口径,还有一个25mm口径。
图片配资操盘技巧官网
25mm博福斯高炮(陆军型,最后未服役)
博福斯公司研发40mm/L60高炮,最初是因为瑞典海军的需求而启动的,但研制计划真的开展之后,海军的态度变了,他们更喜欢口径更小、射速更高的武器,比如13-25mm的小高炮。好在博福斯公司有后手,他们将40mm/L60的设计缩小,分出一个25mm方案,海军对这个方案更有兴趣,最终列装,命名为M/32 25mm高炮,有单装和双联装两种炮座。
图片
单装版M/32 25mm高炮
M/32 25mm高炮采用64倍径,气冷身管,其自动原理与40mm博福斯炮几乎一样,仍是管退式自动原理、炮闩起落闭锁,只是整体被缩小了。M/32火炮部分重125kg,单装版全炮重570kg,双联装版重1100kg,明显比40mm博福斯炮轻了许多,两种炮架高低射界-5°—+90°,水平射界360°。
图片
双联装版M/32 25mm高炮M/32使用规格为25×205mmR的弹药,每发炮弹弹头重250g,和40mm博福斯炮一样,从炮箱上方的压弹口压弹,每个弹夹6发,初速850m/s,单管理论射速160发/分,对空射击有效斜距3500m,对海射击有效射程5600m。
在瑞典海军中,M/32 25mm博福斯高炮被装在几型海军舰艇上作为近程防空武器,也被安装在要塞固定炮位上。
图片
瑞典海军单装M/32高炮
图片
瑞典海军双联装M/32 25mm博福斯高炮
关于25mm博福斯高炮有一种说法,说苏联在1930年代引进的博福斯炮其实是这个25mm的M/32,从瑞典买的,苏联根据这个炮仿制生产了84-KM 25mm舰用高炮,随后改啊改,变成陆地上用的72-K 25mm高炮,然后再将口径放大,研制了61-K 37mm高炮。这个说法可能是因为84-KM、72-K就是25mm口径,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抄了M/32,然后才有了放大的37mm 61-K。
图片
苏联72-K 25mm高炮
在英文wiki百科上也有类似的说法,内容简单一些,说苏联买了瑞典的M/32 25mm海军高炮,然后先搞了个45mm口径放大版,觉得太大了,于是由第8兵工厂将其缩小到37mm,就有了61-K。
这种“苏联37mm高炮源头是M/32 25mm博福斯炮”的说法彩云曾经疑惑过,但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,应当是错的,依据就是这几种博福斯高炮的结构特点,这涉及到博福斯海军型、陆军型高炮的结构差异。
博福斯M/32 25mm高炮是海军舰炮,火炮回转半径受舰艇甲板布局限制,为减小火炮回旋部分半径,避免火炮身管向前伸出过多,耳轴安装位置比较靠前,基本落在火炮质心上,实现自平衡,即耳轴前后质量近似,不需要平衡机。这样做的代价是为保证大仰角射击时炮箱后方有足够抛壳空间,火炮上架必须做得较高,在低射角射击时会产生较大翻转力矩,但因为是舰炮,有整个舰体当底座,这是完全可以容忍的。
图片
M/32 25mm高炮的耳轴位置比较靠前,符合博福斯海军高炮的特点。
不光是M/32 25mm高炮,博福斯40mm/L60海军型也有这样的特征,火炮耳轴位于炮箱前方接近全炮质心位置。
图片
博福斯40mm/L60海军水冷型的耳轴也位于炮箱前方,接近全炮质心位置。
但陆军高炮不一样,陆军高炮要考虑火线高度,下架和大架的质量也有限,承受低射角射击时翻转力矩的能力也有限,上架高度不能高,又要考虑大仰角射击时炮箱后方还得有抛壳空间,于是就将耳轴从炮箱前端接近质心位置移到炮箱后端,这样一来耳轴后方的长度显著缩短,大仰角时不会杵到下架,有足够抛壳空间,上架高度也可以压低。
图片
博福斯40mm/L60陆军型的耳轴位置后移,位于炮箱靠后位置。
但如此一来,火炮耳轴前方质量要远大于后方质量,摇动高低机抬起身管需要极大力量,为此采取的办法就是加装平衡机,用弹簧的力量将炮身尾部向前向下拉,平衡耳轴后移带来的身管下沉力矩。这个平衡机,就是博福斯40mm/L60陆军型高炮炮身下方两个并列的圆筒。
图片
这两圆筒就是平衡机,海军型是没有的。
回过头来看看苏联的61-K 37mm高炮,它的炮箱和耳轴有典型的博福斯40mm/L60陆军型特征,耳轴位于炮箱靠后位置,质心位于耳轴前方,为平衡身管下俯力矩,有一对平衡机。这些特征和M/32 25mm博福斯海军高炮差异甚大,说它源自M/32,实在说不通。
图片
61-K 37mm高炮炮箱部分近景,耳轴靠后,有平衡机,陆军型特征明显。
再来看看72-K 25mm高炮,观察它耳轴位置会发现它也是博福斯陆军型高炮的特征,耳轴靠后,有平衡机,说它来源于M/32 25mm海军高炮也说不通。
图片
72-K的耳轴位置和61-K 37mm高炮一样,位于炮箱后方,典型的博福斯40mm/L60陆军高炮血统。
而且从时间线来看,苏联25mm的72-K高炮研发时间还晚于61-K。61-K是苏联1930年代开始研发的,最初用的是45mm口径,内部编号 ЗИК-45,军队编号49-K,后来改为37mm口径,即61-K,于1939年服役,所以也被称为M1939 37mm高炮。而25mm的72-K高炮,是第8兵工厂于1939年在61-K 37mm高炮基础上缩小口径设计的一种轻型高炮,1940年定型,所以也叫M1940 25mm高炮。原计划72-K作为团属高炮,但一直到1941年才开始生产,而且因为性能欠佳,部队要得很少,最后没生产多少。
至于传说还提到的84-KM海军高炮,从时间线上来讲它出现得更晚,1944年才服役,从火炮结构形态上来讲,它也是后置耳轴,是72-K上舰变成了84-KM,而不是倒过来,先仿制M/32有了84-KM,再上岸有了72-K,再放大口径变成61-K。
图片
为数不多的84-KM 25mm海军高炮照片,装在MO-4猎潜艇上。火炮耳轴也是位于炮箱后方,陆军血统,和M/32完全不同。
再有就是,苏联72-K 25mm高炮用的是25x218mmSR弹,7发一夹,和瑞典M/32 25mm高炮的25×205mmR弹完全不同,两者也无仿制关系。
图片
25x218mmSR弹,上为杀伤榴弹,下为穿甲弹
此外还有一种网络说法更玄乎,说苏联海军2M-3双联装25mm舰炮是84-KM的直系后代,追溯上去也是M/32 25mm高炮,这就错得更离谱了。
图片
2M-3双联装25mm舰炮,这炮虽然是25mm口径,但和博福斯更没有关系。
2M-3双联装25mm舰炮是擅长管退式航炮的OKB-16设计局作品,使用管退式、纵动炮闩,机头回转闭锁,和博福斯炮横动炮闩完全不是一个路子,而且2M-3的供弹方式为弹链,不是博福斯的弹夹,弹药也完全不通用,两个火炮完全没有关系,把它们串在一起完全是看了个25mm口径,或者再加上缠绕在身管外的复进簧就自由发挥,主观臆断。
关于2M-3,彩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,这里把链接放上来,大家可以点过去看:
俄乌战场上俄军的土造“火力支援车”,这炮中国军迷咋这么眼熟呢?
—完—
图片
天天催着要写炮,写了白嫖,不写了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